春秋至漢末,武當山已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武當?shù)澜痰玫桨l(fā)展。唐貞觀年間,武當節(jié)度使姚詞簡奉旨祈雨而應,唐太宗敕建五龍祠。唐末,武當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。宋元時,皇室大肆封號武當真武神,把真武神推崇為“社稷家神”,將武當山作為“告天祝壽”的重要場所。明代,武當山被皇室封為“大岳”、“治世玄岳”,尊為至高無上的“皇室家廟”,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的顯赫地位聞名于世,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,使武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。武當?shù)澜滩粩辔杖、佛兩教精華,充實、完善教義,一度成為明代統(tǒng)治者維護江山社稷的“國教”。武當?shù)澜涛幕诙噙呂幕癁橐惑w,較為全面而直觀地體現(xiàn)著中國古人的信仰、思維和行為方式、價值觀念,以及文明的歷史發(fā)展軌跡,不僅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全世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(chǎn)。春秋至漢末,武當山已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武當?shù)澜痰玫桨l(fā)展。唐貞觀年間,武當節(jié)度使姚詞簡奉旨祈雨而應,唐太宗敕建五龍祠。唐末,武當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。宋元時,皇室大肆封號武當真武神,把真武神推崇為“社稷家神”,將武當山作為“告天祝壽”的重要場所。明代,武當山被皇室封為“大岳”、“治世玄岳”,尊為至高無上的“皇室家廟”,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的顯赫地位聞名于世,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,使武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。武當?shù)澜滩粩辔杖、佛兩教精華,充實、完善教義,一度成為明代統(tǒng)治者維護江山社稷的“國教”。武當?shù)澜涛幕诙噙呂幕癁橐惑w,較為全面而直觀地體現(xiàn)著中國古人的信仰、思維和行為方式、價值觀念,以及文明的歷史發(fā)展軌跡,不僅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全世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(chǎn)。
武當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貞觀年間,明代達到鼎盛,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。明永樂年間,“北建故宮,南修武當”。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,耗資數(shù)以百萬計,日役使軍民工匠30萬人,歷時12年,建成9宮、8觀、36庵堂、72巖廟、39橋、12亭等33座建筑群,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。整個建筑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(tǒng)一布局,并采用皇家建筑規(guī)制,形成了“五里一庵十里宮,丹墻翠瓦望玲瓏,樓臺隱映金銀氣,林岫回環(huán)畫鏡中”的“仙山瓊閣”的意境,綿延140里,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。大有玄妙超然、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,充分體現(xiàn)了道教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堪稱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觀,被譽為“中國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館”和“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”。
武當山現(xiàn)存古建筑53處,建筑面積2.7萬平方米,建筑遺址9處,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,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。
武當大事記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置武當縣。
唐貞觀年間(627~649年),太宗詔武當節(jié)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。敕建“五龍祠”。
唐乾寧年間(896~897年),武當山列為“七十二福地”第九位。
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后,忽必烈大信其道。
元大德八年(1304年),元成宗封“武當福地”。
明永樂十年(1412年),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督尉沐昕、工部右侍郎郭琎、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余萬軍民大修武當山。
明永樂二十一年(1423年),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。
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杰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。
1961年,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82年2月22日,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82年11月8日,武當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。
1988年1月,“治世玄岳”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96年12月15日,南巖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94年12月17日,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(lián)合國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》。
2001年7月,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07年5月,啟動玉虛宮修繕工程。
2012年,武當山特區(qū)啟動武當大興600年20余項大型系列活動。
2012年7月25日,五龍宮景區(qū)正式投入開發(fā)建設。
2012年8月1日,因南水北調,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。
2012年9月27日, 玉虛宮修繕落成。 武當山現(xiàn)存古建筑53處,建筑面積2.7萬平方米,建筑遺址9處,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,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。
武當大事記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置武當縣! √曝懹^年間(627~649年),太宗詔武當節(jié)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。敕建“五龍祠”。
唐乾寧年間(896~897年),武當山列為“七十二福地”第九位! ≡雷嬷猎(1285年),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后,忽必烈大信其道。
元大德八年(1304年),元成宗封“武當福地”。
明永樂十年(1412年),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督尉沐昕、工部右侍郎郭琎、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余萬軍民大修武當山。
明永樂二十一年(1423年),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。
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杰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。
1961年,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82年2月22日,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82年11月8日,武當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。
1988年1月,“治世玄岳”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96年12月15日,南巖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94年12月17日,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(lián)合國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》。
2001年7月,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07年5月,啟動玉虛宮修繕工程。
2012年,武當山特區(qū)啟動武當大興600年20余項大型系列活動。
2012年7月25日,五龍宮景區(qū)正式投入開發(fā)建設。
2012年8月1日,因南水北調,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。
2012年9月27日, 玉虛宮修繕落成。